德州供电公司市南供电部王清津 电力行业的“王一刀”

 □记者 陈锟 通讯员 代兆民 马建国

    “王一刀”是电力行业对王清津的尊称。2008年因为“精准一刀”,他在全国大赛上一举成名;2012年5月,一个困惑了工作人员两天一夜的故障,经他上阵,半小时搞定;近年来,他制作的电缆头,合格率达100%。

    这个带点神奇色彩的人物是德州供电公司市南供电部检修一班的一名普通员工,但荣誉早已挂满全身:2004年7月,在山东省电力技术竞赛中,他获得10千伏电缆头削剥第一名;2008年10月,他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能源化学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同年12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10年3月,被聘为山东省首席技师。

  精准一刀,全国大赛上一鸣惊人

    2008年10月14日,初秋的泰安依然骄阳似火。全国电力电缆制作安装技术比武在这里举行,来自几十个省市的技术高手云集于此。

    进入了10千伏电缆头实际操作赛程,王清津上场,他沉着、娴熟的动作立刻引起了裁判们的关注。在电缆头制作中,半导体平面削剥,必须一刀准,保证削面平滑。下刀轻了,就会造成切面粗糙,下刀过重就会划伤主绝缘,这些都会留下隐患,造成接地。这是电缆头制作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道工序,也是最大的难点。

    王清津深吸一口气,摆好姿势,切刀沿半导体切面快速转过一圈,切层像苹果皮一般在刀刃下形成一个规则的圆圈掉落下来。切面平滑光洁、主绝缘丝毫未损。专家们报以热烈的掌声。王清津这一刀,成了当天赛场上最大的亮点。

    最终,王清津挺进全国前三名,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技术能手。“说不紧张是假的,一下赛场,汗水把衬衣都湿透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王清津仍记忆犹新。

  寻找故障点两天一夜未果,他半小时搞定

    今年5月初,德州某地的电缆出现故障,当地抢修人员历经两天一夜仍没有找到故障点。这可急坏了工作人员,因为按照公司规定必须在48小时之内恢复送电。这时,他们想起了王清津。王清津到达现场后立即排查,迅速找到故障点,马上修复,这些仅用了半个小时。

    解决各种电缆故障是王清津的“绝活”。但“绝活”的练成却要从15年前说起。

    1997年,德州城区开始了大规模城网改造,市区架空线路全部改成了地下电缆。王清津被调到新成立的电力电缆班,专门从事电缆施工。一次,当他和同伴们经过几天的忙碌,兴致勃勃地把胳膊粗的高压电缆安装完毕,只等送电后,就回去吃饭。可刚合闸送电,配电箱内立即发出了“嗤、嗤”的怪声,接着箱体内发生爆炸。事后查明,是因新制作的电缆头放电,引起了弧光短路。这次事故对王清津打击不小,也让他第一次领教了电缆技术的严肃性。足足半个多月,王清津没抬起头来。这位牛脾气的小伙子暗下决心,一定要熟练掌握这门技术。

  15年练就100%精准绝活

    经过近十年的摸索与积累,他总结出,导致电缆头故障的主要原因在于外半导体平面削剥平滑度,电缆削剥时,必须一刀准,稍有粗糙,就会留下隐患,造成事故。他成功了,他所制作的电缆头合格率达100%,再没有一起因制作工艺不过关而发生的电缆故障,成为公司公认的电缆安装高手。他总结出的45度削剥法已在公司范围内得到推广。

    近年来,经他制作的381个高压电缆头无一损坏,仅此一项,就为公司节约费用累计90余万元。同时,也赢得了客户的信赖,不少客户在项目中,点名让他做电缆头。

    如今的王清津是山东电力集团公司高级技能人才,每年都要到集团培训基地为工友们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虽然在专业方面取到了骄人的成绩,但王清津仍然非常虚心,讲课之余常和工友们坐在一起讨论技术难题,他说:“只有不断地向别人学习,我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为电力事业做更大的贡献。”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