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佃平:26年扎根农田推广农技

 作为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草根”出身的夏津县农林局植保站站长于佃平并不显眼。可在夏津45万农民心中,于佃平可是个响当当的名字。

    从1985年参加工作起,于佃平就把自己的办公室设在了田间地头。每次下田,于佃平都带着“三大件”:尺子、本子和相机。尺子可以随时量,本子记录,相机拍片,用来制作讲课资料。26年来,于佃平已积攒了30余个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棉花、小麦的生长记录、病虫害防治等内容。26年间,他的足迹遍及全县村村镇镇,无论走到夏津哪里,都有农民向他打招呼。

    于佃平的手机是全县农民的 “专家热线”。谁家的棉花得病了、谁家的小麦发生虫害了、谁家的玉米矮化了……群众的第一反应就是咨询于佃平。去年5月份,于佃平的手机通话详单有600多个电话记录,其中被叫将近500个,大都是农民打来的咨询电话。虽然咨询电话给他的生活带来了 “麻烦”,可逢年过节,陌生号码的电话问候总让于佃平的心里热乎乎的,他觉着搞农技推广工作,让农民认可是最大的荣誉。

    从农村走出来的于佃平对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深知农民汗珠子摔八瓣、土里刨食不容易。农民喜欢他信任他,不少农资企业也看重他,希望他能帮着推销一下自己的产品:只要他去给站站台,就付给他报酬,但这些都被于佃平拒绝了。由于离不开庄稼地,坚持在一线做农技推广,他主动放弃了多次提拔的机会。 “通过我的指导,让农民多打几斤粮食,多收几斤棉花,少打几遍药,帮助他们获得实实在在的收成。 ”这是于佃平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为自己定位的“价值”。

    26年的执着奉献带来了回报。于佃平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篇,获农业部和省、市级科技成果奖励15项,先后被评为全省有害生物普查先进个人、全市农业系统先进个人、德州市和谐使者、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首届德州市十大杰出农艺师、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作为一名党代表,于佃平深深感受到自己肩负的党员群众的殷切期望,“我一定会把党员群众的要求带到会上,把党的富民政策传达到农村。我相信这些惠民政策也将继续坚定我扎根农田、为农民服务的信心。 ”

    □本报记者 邓静 本报通讯员 董玉龙 任晓英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