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镇域经济升级版——访禹城市中街道党委书记李文强

中国科学院智能传感中心项目、安能碳陶复合材料项目即将落户;禹王化工园项目土建基本完工;建成天然气集中供暖工程……
    在禹城市中街道采访,记者感受到强烈的发展势头。
    禹城市中街道党委书记李文强表示,德州市打造协同发展示范区动员大会吹响了加快发展的冲锋号,我们感到了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市中街道将找准定位,抢抓机遇、创新发展,从招商引资、现代农业、民生热点等方面入手,对接京津冀,服务全市协同发展大局。
抓机遇
围绕京津冀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禹城市中街道位于禹城市区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工业基础雄厚。近年来,街道紧紧围绕“超常发展、跨越前进”的主题,举全街之力,抓好项目推进和招商引资工作。
    今年1至9月份,街道共引进项目15个。其中,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洽谈的德州智能传感中心项目和安能碳陶复合材料项目进展顺利,即将签约。大禹实验学校项目和泓贵保险超市项目签约并开工。金球华地商业楼和住宅楼项目正在加紧施工。禹王集团“国晶新材料”项目中试阶段已经结束,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工具、国防军工等领域。禹王化工园项目土建基本完工,月底进行设备安装,力争年底试投产,投产后产能将扩大10倍。万庄工业园“一片红”保健酒和食品加工项目已开工建设。
    李文强说,下一步,街道将抓住“德州市已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大好机遇,用好政策,主动对接,派出专门工作组,围绕对接京津冀和融入省会城市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和招研引学力度,促进安能碳陶复合材料、中科院上海技物所德州智能传感中心等产业转移和成果转化项目尽快落地。围绕“工业结构中高端、工业增长中高速”目标,大力推进本土企业的培大培强。确保禹王化工园项目按计划完成设备安装,尽快投产;围绕推进挖潜改造培植新税源,确保万庄工业园“一片红”保健酒和食品加工等盘活改造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在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质量效益上干在先、走在前。
促发展
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
“在鳌龙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里,成方连片的果树郁郁葱葱;菊花、薄荷、牡丹、石榴、决明子等中草药望不到边际;太阳湖、月亮湖、小禹湖等12大湖景令游人留连忘返。 ”谈起辖区内的鳌龙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李文强颇为自豪。
    鳌龙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由山东鳌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流转了周边10多个村的6000多亩土地,集约利用,规模种植,通过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吸引群众体验参与、开办特色餐饮服务等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目前,市中街道已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6个。
    下一步,街道将围绕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转方式调结构,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和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年底发展10家由基层党组织领办的农民合作社及合作联社;以有蔬菜种植习惯的二十里铺、双利村、新利村为核心,引进企业投资,发展高标准蔬菜种植。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夏季、肖寺2个已建成社区的配套设施,力争石屯社区一期及社区服务中心如期建成交付使用。
惠民生
构建和谐宜居街道
    去年以来,禹城市中街道以完善社会救助为突破口,以城区计生管理网络为依托,招聘社会事务协理员建设社会救助网络的做法,创新开展了城市社区社会事务管理工作,实现了联系服务群众“无缝覆盖”,得到了禹城市民政部门的推广。
    禹城市中街道始终把改善民生和服务民生作为提高群众幸福感的着力点。在基础设施上,投资600余万元建设了石屯小学教学楼。投资300余万元建设赵庄、于庄、二十里堡等小学配套设施。投入50万元维修桥涵17座,清淤河道5条;为晌午头村、张王市场等的400余户村民商户装上了自来水。投资200万元购买5000吨废料,为20多个偏远村庄铺设村内道路40公里。投资24万元配备“国四”标准垃圾清运车2辆,配备垃圾桶1300个,培训村保洁员177人,形成了“户集、村收、镇运”的运行模式。
    同时,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街道同禹城市团市委共同引进了山东省首个小城镇社工项目,为老年人、孩子、残疾人、困难群众提供个性化服务。在全街道推广“社会事务协理员”制度,定期发现并帮助社区内弱势群体。成功举办了德州市农村陈风陋习整治活动暨禹城市邻居节启动仪式、禹城市第一届“城市社区好声音”电视大赛等活动,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按照全市协同发展战略,今后,禹城市中街道将把关注民生、关心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开展社区管理工作。创新服务活动载体,协调20个职能部门深入开展社区共建活动,推进城市社会事务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强化力度措施,确保石屯小学教学楼建设及廿里堡、赵庄等校舍改造等工程年底全部完工。筹措配套资金300万元,实施一批乡级和村通公路改造、河道清淤、桥涵闸维修、村通自来水扫尾等工程建设。从根本上化解信访积案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禹城市中街道便民服务中心。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