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同花:把留守儿童当做自己的孩子

党代表:赵同花(临南镇育才小学乡村女教师)
□记者 王秀波 通讯员 李禄超
    1962年出生的赵同花是临邑县临南镇育才小学一名乡村女教师,也是这所小学的校长。来市里参加党代会的她,心里仍挂念着学生。“快要开学了,希望孩子们都能健康、平安地返校。”赵同花说。虽然来市里开会,她还是在空隙时间用电话办公:问问学校的水电有没有异常,食堂的菜供应如何,老师是否都能正常上班……她还把电话打到贫困学生的家长那里,反复叮嘱家长说:“家里再穷也要让孩子来上学,孩子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
    “现在学校有将近200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占了80%以上。”赵同花的衣兜里常年装着纸,看到哪个学生流鼻涕了,上前给擦净,哪个学生掉裤带了,她弯腰给系上。雨雪天,路远的学生回不了家,她就和老师们一起给学生们做饭,她还在自家衣橱里预备了15床被子供学生们使用。一名学生家长曾说:“同花待孩子们简直跟妈妈一样。”
    为把辍学率降为零,她踏遍了附近村子的每条胡同,不知遭受过多少白眼,不知吃过多少闭门羹,但当她领着孩子又回到课堂上,所有的辛苦和委屈都变得很轻很轻。为了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她给他们垫付学习费用、做饭洗衣、理发洗澡,还发动其他老师,利用班会时间,进行了“我会剪指甲”、“我会钉纽扣”等一系列活动,培养了孩子的健康意识和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战线的党员,她说:“老师对教育事业一定要虔诚,不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而是渗透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