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代表委员热议“择校热”:整合资源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优化中小学布局,加大校舍建设力度,引进招聘教师1500人,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教育是民族发展的基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资源的均衡布局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
让优秀教育资源合理流动
    近年来,我市在校舍楼房化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区域内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办学特色等因素影响,受教育对象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愿望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短缺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很多家长不得不择校的原因,也使得 “择校热”问题 “久治不愈”。
    市人大代表潘国英建议,均衡调剂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教师资源及投入,制止中小学生跨学区择校,解决重点学校人满为患的现状和非重点学校招生难的困境。
    市政协委员马秀丽说:“‘择校热’很大程度上与家长希望孩子进入名校的心结相关。目前,全市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是客观存在的,我认为一个学校的好坏除了硬件条件外,关键的还是教师素质。”
    她建议,提高教师素质,让优秀教育资源合理流动。采取激励措施,鼓励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和薄弱学校任职、任教,建立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在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均衡发展。
调整中心城区学校布局
    近几年,随着中心城区学龄人口不断增加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市中心城区不少学校资源有限、布局集中、规模小的矛盾日益突出。有限资源难以满足大量需求,从而引发“择校热”的问题。
    市人大代表周英亮认为,“择校热”问题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通过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适当集中办学,调整和撤销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和教学质量低的学校,实现中心城区内或更大范围内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
    市政协委员王殿凯认为,政府应重视中心城区内中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努力使中心城区内的普通中小学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大体上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与中小学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
实现对学校评价的多元化
    今年,我市教育工作初步形成一个“1115”的工作思路,即紧紧围绕建设幸福德州这一中心,牢固树立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一宗旨,特别突出素质教育这一战略主题,强力实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教师队伍打造、校园安全保障和教育质量提升五大工程。
    为此,市人大代表薛勇建议,努力实现对学校评价的多元化。现阶段升学率是衡量学校的唯一指标,因此家长均中意于升学率高的学校。如果实现了评价机制的多元化,“择校热”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
    □本报记者 井璐 见习记者 王金鑫 本报通讯员 高德刚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