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德州校园“生根发芽” 国学进课堂 书声琅琅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汤锦瑶 通讯员 王培培 肖寒 周明 摄影报道
    “父母责 须顺承,父母教须敬听……”1月3日上午,在湖滨北路小学的课堂里传出琅琅的诵读经典之声。为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该校特从国学培训机构邀请专业老师,每周为孩子们教授国学。据了解,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公民文明素质,近年来,我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经典诵读作为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将诵读活动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有机融合,大力开展特色诵读活动。
建议》
把国学经典纳入教育体系

    2017年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侯晓军提到: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全面提高整体素质。目前我市各学校比较重视国学经典的教育,但尚未形成系统的教育教学体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加强对青少年传统美德教育,努力提升青少年文明素养,提高孩子的道德修养,成为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内容。
    侯晓军建议,在我市中小学开设《国学经典诵读》课程,每周开设一个课时,在语文测试中增设一定比例,或者作为一项考试科目,来引导学校重视此项工作。他提出,将国学经典诵读与各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
现状》
国学教育在校园“生根发芽”

    2016年,我市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部分学校还开发了校本课程,低年级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高年级讲解《论语》《孟子》《大学》等,让学生在经典中凝聚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将传统文化部分纳入每年中考语文命题中。
    为解决师资力量问题,我市将国学经典纳入教师培训内容,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增强学科渗透能力。与此同时,各中小学定期组织学生到博物馆、文化宫、大剧院等参观学习,充分利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民族品质和精神教育,将国学经典教育融入实践活动。此外,充分挖掘我市的传统文化资源,建立学段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各学校开展舞蹈、绘画、诵读、书法、乐器、武术、剪纸、手工等社团,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在亲身实践活动中,提升学习国学的兴趣。为了提高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学习热情,我市教育部门还通过开展“国学小名士”、“小小百家讲坛”等系列活动,给学生搭建了国学教育成果的展示平台。
    近年来,我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经典诵读作为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在全市中小学范围内整体推进,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高学生诵读兴趣,打造书香校园,营造诵读氛围,涌现出了一批诸如实验小学、学院附小、德州五中等特色学校。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