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晓军:打好“组合拳”向“霸凌”说NO!

    2016年,微博微信以及各大网站推送的热门词汇中,“校园欺凌”都算是高频词。尽管类似事件并未发生在德州,但无疑给我市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敲响了警钟。

现象:校园欺凌易成暴力“温床”


记者从德州市公安局德城分局某派出所了解到,在近3年处理的社会暴力事件中,有半数左右的施暴者在校园时期恰恰是欺凌实施者。据该派出所一位吴姓办案民警介绍,2016年初,辖区某网吧曾发生一次集体斗殴事件,造成三人重伤,其中一人落下终身残疾。“参加斗殴的有8人,年龄在20岁至27岁之间,他们中大部分人曾是学校里的‘帮派’人物,其中两人还有过中学持刀伤人的案底。”吴警官表示,在多年的办案经历中,校园暴力往往会不同程度地演变成社会暴力。


  建议:制定反校园欺凌法规
 
针对“校园欺凌”事件频发的现状,市政协委员、夏津县第一实验中学教务处主任侯晓军在提案中建议,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健全教育机制,完善法律法规”等一系列措施让学生远离校园欺凌。
侯晓军建议,借助“家长学校”,开展家校合作实践,请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共同探讨防治校园欺凌的办法;其次,增加社会实践、德育、美育等活动,让校园生活弥漫着文化气息,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各个学校都应设置心理咨询室,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及时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侯晓军说。“从近年发生的一些校园欺凌事件来看,暴力、色情是第一推手。”侯晓军表示,相关部门应重拳出击,净化网络环境,设置信息分级制度,加大网络游戏的审查、监控,禁止针对未成年人的暴力游戏,切实打击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声讯台传播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的行为。
在法律方面,侯晓军认为,应尽快制定专门的反校园欺凌法规,明确监护人、学校、社区、公安、司法等的职责,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双双 摄影 崔忠伟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