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道白人与树的渊源——读《遇见一棵树》

千百年来,树与人,人与树之间,总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遇见一棵树》以64篇随笔的方式,讲述了人与树之间的情感渊源,一棵棵大树,枝繁叶茂中,连通着古今,叙说着一桩桩温情脉脉的故事。

这些树演绎着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桥段,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瞬间。它们虽然地域不同,生存环境也不同,但却不卑不亢,凭着坚韧的斗志和顽强品质,威武不屈地挺立在祖国的大江南北。

书中,借助作家们朴实真切的书写,我们既可以了解每一种树的植物学特征与价值,还可以穿越古今,去感受每一种“树”的文化品格和精神内涵,以此体悟人与树之间息息相通的心灵默契。

蒋子龙的《义气松》把我们带入到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地带。大兴安岭的阳坡虽然正对阳光,林木却出人意料地稀疏,植被也长得矮小。相反,阴坡的松树虽然背对阳光,它们却枝干密集,相互携手,一律顽强地向上生长,那种团结互助的精神,那份共赴万难的果敢勇气,不禁令人肃然起敬。因而,作家形象地把这些阴坡的松树比作“义气松”,并称赞道,正是因为它们有了这幅不倒的脊骨,大兴安岭才有了绵绵不绝的绿色。

刘诚龙的《一棵树与一些人的相遇》则讲述了火红的战争年代,革命领袖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故事。作为历史的见证,井冈山黄洋界上有棵高大的荷树,一次次“目睹”了毛泽东为一个叫陈香姬的房东老板挑水的动人场景;也深情地“凝望”过朱德跟战士们一起下山挑粮的鲜活一幕。树与人虽然隔空相望,但就在这种默默相守中,共同搏击着风雨,在血雨腥风中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荷树因为那份坚韧,而长成了参天大树;伟人因为那份睿智和执着,最终引领着中国革命走向了光明的前途。

书中最难忘的篇幅,当属梁衡的《万里长城一柳红》。该篇用充满诗意而缱绻的笔调,记叙了一群志愿者义务植树,巧妙地解决了荒僻之地古长城遗址保护难的窘境,隽永的书写,予人以深长的启迪。这些风尘仆仆的志愿者们,常常以长城边的一株红柳树为榜样,努力让自己长成一棵傲然挺立的大“树”,用自己的热血担当,唤醒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就像那株千年红柳一样,不离不弃,倾情守护着万里长城的一砖一瓦,始终无怨无悔。

合上书卷的那一刻,一棵棵树的剪影,始终萦绕在眼前,久久挥之不去。那树里,有秦时明月,有汉时星光,更有人与自然之间友情的相助。遇见一棵树,想念一群人,那些情,那些暖,已然渗入心田,早已幻化成一缕最美的心曲……

刘小兵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