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秋

秋天的天,像母亲浆染完那几幅靛蓝的粗布后泼出的染料,把天空也浆成了湛蓝;秋天的云,像母亲缝棉被时不小心钻出的棉絮,一团团飘上了天;秋天的风,不知道使了什么妙法,把天空变得那么澄澈!那么高远!一阵清爽的风吹过,不觉便有了几分醉意,每个汗毛孔仿佛都在诉说着愉悦。

阳光给万物涂上一抹金色,向日葵垂着硕大的脑袋,向路人展露着笑脸;日渐饱满的高粱谦逊地低下了头;正在结穗儿的稻谷,风一吹就笑弯了腰;粉的、蓝的牵牛花在路边开着,星星点点的红、黄、紫色的小花儿装点着田埂。还有许多能叫出名儿的草长在田间和路边:蒲公英、红溜溜儿、蒺藜、苦菜、花幄单儿……每一片草叶和花瓣儿上都顶着无数颗露珠儿,无数颗露珠儿里滚动着无数个小小的太阳。一两只和青草一样颜色的绿蚂蚱,会“嗖”地一下从草丛里窜出来,落在你前面的草叶上,待你近前去捉它时,它忽又跳到更远处。

庄稼地,呈现出一年中最少有的葱茏和繁茂,这是成熟的大自然的颜色。秋风和庄稼交头接耳,不时笑得前仰后合。一阵风吹过,肥硕的玉米叶便刷拉拉作响。五谷正在上浆,屏声静气地听,就会听到稻子在拔节抽穗儿,豆荚在阳光下炸裂。玉米的颗粒渐渐饱满,剥开一层层从深到浅紧紧包裹着玉米的绿皮,露出嫩黄的玉米粒儿,一掐一包水。一个个沉甸甸的深绿色、暗黄色的南瓜躲在叶子下面,卧在田间地头。

后半晌儿,太阳不再那么灼热。一片云挡住了太阳,一会儿太阳又钻出来,于是天空一阵阴一阵晴。正是秋收时节,家乡的地里,棉花开得白花花一片,腰间系着各色包袱的人们正低着头、弯着腰拾棉花。女人们头上缠一条浅色的围巾或戴一顶遮阳的草帽,男人们赤裸着古铜色的脊背,脊背上沁满了汗珠儿,颈间搭一条白色的毛巾,可以随时擦汗。被摘了一茬又一茬的棉花,在阳光下开得依然稠密、雪白耀眼。

阳光晴好时,各家院子里摊晒着雪白的棉花,房顶上一半晒着金黄的玉米,一半晒着当年新打的红枣。蜻蜓在墙角儿下晒得半干不干的草垛上,忽高忽低地飞,蝉鸣声已然底气不足,阳光像柔软的披肩,轻轻搭在人们身上。囤仓吃得肚子浑圆,成串儿火红的辣椒挂在房前檐下,把农家的日子映衬地更加红火。“秋后”,是农人最爱说也最爱听的话,“秋后”含着沉甸甸的希望。秋后,地里的收成卖了钱,便张罗着修房盖屋,赶集上店置办家具,为儿女操办婚事。积攒了一年的辛苦和劳累,终于可以在忙完秋收后身心得以休息和放松了,这是他们和城里朝九晚五上班的人相比,感到心里最平衡甚至有些沾沾自喜的时候。说句实话,我很愿意在这个季节看到他们终于有的优越感。

故乡的秋,是大自然用最深情、最饱满、最绚烂的染料绘制的一副生动的天然画卷,它是世上任何一种颜料、任何一位绘画大师都画不来的。

秋的色、秋的美,秋的果、秋的香,秋的饱满、秋的热烈,秋的成熟、秋的含蓄,似酒、如画,常常会在我心里、梦里,发酵、绽放、铺展开来……

王凤华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